热管理不是后补救,而应在器件选型、布局、控制策略阶段前置。以下提供一套便于落地的FRD热设计流程,适用于SMPS、PFC模组、LED驱动与工业逆变类应用。

一、设计流程总览
负载条件 → 功耗估算 → 器件热参数 → PCB/散热结构 → 仿真校核 → 样机热验证 → 量产监控。

二、初始功耗快速估算
获得工作波形:I_F(rms)、I_F(avg)、峰值 V_R、fs。
数据手册查典型 V_F(@IF,Tj) 与 Q_rr(@dI/dt,V_R)。
粗估:
 
若 fs>100kHz,P_rr 不容忽视。

三、封装与热路径选择

选择时同步检查 R_θJC、R_θJL、最大Tj、浪涌 IFSM。

四、PCB散热与焊盘工程
大铜面+多层热 via:焊盘下通孔 Ø0.3–0.5mm,1mm节距至地铜/电源铜面。
热扩散指引铜:从引脚泵热到大片铜区;避免窄颈瓶颈。
热独立区:与温度敏感IC隔离 ≥3mm,必要时开槽隔热。
焊盘空洞控制:回流工艺中空洞率<25%更稳。

五、驱动与波形控制减热
降低 dI/dt 峰值可减少 Q_rr 有效能量;
适度延长死区,避开硬反向恢复;
轻载进入突发/跳脉冲模式,减平均功耗。

六、热仿真与验证
仿真阶段: 使用热-电协同模型(SPICE损耗+FloTHERM/ICEPAK热仿真),替代经验估计。
样机验证:
热电偶贴近焊盘底面;红外补拍;
阶跃负载升功率,记录 Tj 推算;
高温箱 + 满载老化,筛查边缘件。
Tj推算方法:测壳温 T_case 或焊盘温 T_pad,结合数据手册 R_θJC / R_θJP。

 
七、量产阶段热一致性管控
抽测批次 V_F vs T 曲线,监控芯片尺寸漂移;
AOI + X-ray 检查焊接空洞;
功率老化曲线归档,建立“温升指纹库”。

八、降额策略快速表


快恢复二极管热失效往往不是单一参数导致,而是“功耗估计偏低 + PCB散热不足 + 高频恢复能量累积 + 浪涌事件”叠加的系统问题。FAE在支持客户时,应推动数据手册热参数解读 → 功耗建模 → PCB/散热共设计 → 实测校准的闭环流程,才能将热风险前移并量化控制。